第一百五十三章 问龙(2/2)
直到一九三零年,美国大收藏家约翰逊委托代理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找到了刘铭传传人刘肃曾。称愿意以黄金八百两买虢盘,并且还答应将刘家全家迁往美国生活。
但刘肃曾当时却不为所动,他告诉代理人:“虢盘为曾祖父遗物,传国之宝,如果卖给外国人,我将是民族败类,多少钱我也不能卖。”
此后,日、法、英等国的商人也前来买宝,虢盘价格也一路飙升到黄金一千五百两,但刘肃曾仍然一口回绝。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品仙担任了安徽省主席,李公也是一个古董痴。在得知虢盘在刘肃曾手里后,以高官厚禄和大洋十万为条件索要虢盘。
遭到拒绝后,李公派营长兰宗明绑架刘家人,以此威胁刘肃曾交出虢盘,刘肃曾依然不为所动。李公无奈,只得让人到刘家明抢,但士兵在刘家掘地三尺,也没有发现宝物踪迹。
解放后,时任政务院副总理、文物专家郭沫若在得知虢盘的下落后,立刻派人到刘家做工作,争取将宝物上交。在专家的反复劝说下,刘肃曾才答应将宝物交给国家。终于在一个不起眼的垃圾堆里挖出了埋藏三十年的国宝虢盘。
虢盘与毛公鼎、散氏盘并称为西周绝世三宝。目前中国大陆仅存有虢盘,毛公鼎和散氏盘在台北故宫博物馆作为镇馆之宝。按照50年代毛公鼎的估价,虢盘的价格远超100亿人民币,而从文化传承上讲其价值是又无价的。
虢盘如今存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
我之所以引用了一大段故事,当然不只是想说明铜盆的价值,虢盆虽重,却无屯兵的神力,那浮纹铜盆的价值可想而知了。更主要的,是因为虢盆的故事中提到了李公。
本来我在探索金牛潭,才认识的李公,遂对他的事迹做了一次收集,曾想到他来金牛潭的目的也是为了宝藏,但没有确切的考究资料。
“既是藏兵之用,如何将其唤出?”我问道。
“大哥请看内里,有呼唤之法,于外壁东西两耳之上,又需信物为匙。”宥聪指着铜盆道。
在他的指引下,我看到了盆里的文字,以小篆写道:“殷有天兵,委以问龙。”
我虽然知道这八个字的含义,所谓“问龙”当然是等候皇上差遣之意。但我性子急,没有看衔环上的凹坑就又问道:“应如何问龙?”
宥聪很耐心,他接过铜盆,将盆身露了出来,道:“东西各有一耳,需置入信物,方能问龙。”
等我看到了那两个凹坑,我的手竟然抖了起来,朝我自己的胸口摸了一下。
原来,它的形状,就是虎符的形状!
我遍查资料,大多典籍都说明代已然鲜少用虎符作为调令,但实际上它仍然是用来调配军队的,只是调用的是铜盆内的“天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