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旱灾(1/2)
天干三年不下雨。形势严峻,眼看大周到了天灭火烧的紧要关头。
一天,突然下了一场及时雨,可是仅仅下了一个时辰,就停了。远水解不了近渴,无水就要人命,火是生命之源。
田野城乡的草都可以点燃了。宣王心急如焚。全国各地的灾情报告不断送进朝庭,宣王案头案卷如麻。过了一个月,更加严重的旱灾漫延到河南一带,百姓饥饿难忍,被迫啃树皮、吃草根,饿死妇女儿童数千人,据说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其实是真实存在的情况)。宣王忧心忡忡,心急如焚。
这可怎么办呢?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不能选择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
特别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陕西、河南等周国腹心地区,十年即有九旱,农民们多以为天旱是得罪了龙王爷,为求得龙王爷开恩,赐雨人间,纷纷要求官府祈祷求雨。
其实,在救灾面前,民政部门报灾情,宣传部门报喜情,组织部门讲人情,物资部门凭交情。全国人民怨声载道。
宣王下旨各级官府救灾,各级官府也纷纷举行各种形式的仪式祈祷求雨,深刻领会宣王指示、坚决贯彻执行宣王命令,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象女性求雨。特别是年轻貌美的女子作为牺牲,贡献给神灵作为祭品。在山西晋中一带,习俗中有所谓“七女祈雨法”。
象善人求雨。一般是到了农历六月六这天,从本村里选出七个德行好、品格优异的成年男子履行求雨仪式。
象集体求雨。在山西又称作游雨,这种方式往往是在天旱特别严重、村中求雨已无济于事的情况下,采取的更大规模的外出求雨。
前面几种都是善求雨的方式,我们特别了解下让现代人胆颤心惊的是“恶求雨”。与“善求雨”不同的,还有一种“恶求雨”方式,也流行于大周各地。先善后恶,先礼后兵,这是中国人的传统。也就是说,当上述的求雨方式仍然无法求到雨时,在干旱的煎熬下,村民们只好采用“恶求雨”的方式。从信仰逻辑来讲,恶求雨是人们希望通过自我折磨的方式展示人们所遭受的旱灾之苦,以求得神灵的可怜之心,开恩普降甘泽。
在恶求雨中有一种民间叫做“提马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