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我随身携带物流园 > 第六十八章 揣着金碗去要饭

第六十八章 揣着金碗去要饭(1/2)

目录

杨崇年老先生江澈因为赵红柱的关系和他相识,倒是能舔着脸仗着自己是晚辈求上一两件作品。

奈何江澈心心念念的‘五脊六兽’设计的太过前卫,或许用离经叛道更贴合一些。

若是正儿八经的东西,江澈还好意思求上门请杨崇年老先生受个累。

可这种玩意儿,放在他们老派的眼里就是另类,要是脾气不好的,兴许都能把江澈打出家门。

顾泽许老先那就更不用说了,只是见过一两次面,估计老人家都不知道他是谁。

杨崇年老先生那里他不敢拿着离经叛道的‘五脊六兽’,顾泽许老先他就更不敢了。

因此,听到余建居然敢玩的这么大,江澈自然乐得其所。

正所谓死道友不死贫道,东西到手就成,反正遭罪的不是自己。

“你之前申请提票价,不会就想着靠门票增加收入吧?”

“你这不是说的废话么,你瞅瞅,这么大一座故宫,除了眼前的这个‘外宾服务部’,就只剩门票收入。”

“而且门票收入还是大头,想多搞些经费,不从这里入手从哪里入手。”这么显而易见的事情,江澈居然还问,余建白了江澈一眼,有些不耐烦的回答道。

“合着您还知道这么大一座故宫呢?”

“您这是守着金山饿肚子,您不挨批谁挨批。”

“您光说故宫的门票十多年没涨了,可大家伙的工资不也十多年没涨了?!”

“您要是说把外国友人的门票价格从一块钱涨到十块钱,哪怕涨到一外汇券,我还敬您是个汉子。”

“可您却是想着内外一个价,市物价局没批准同意,那就对了。”

“要我是物价局的领导,非得指着你的鼻子痛骂一顿不可。”

“物价局领导说您扰乱市场这还是好听的,要是我非给你安一个与民争利的名头不可。”

瞧见余建害死鸭子嘴硬,江澈就瞧不上。

倒不是针对他这个人,而是针对国内这种现象。

都想着赚钱,可都不敢赚老外的钱,生怕因为价钱悬殊太大被鬼佬参上一本。

“嗐!嗐!嗐!~”

“你这怎么说话呢,我可是出了劳动报酬请您替我出出主意,可不是请来批斗我的。”

被江澈毒舌了几句,余建面子上有些挂不住。

他当然知道老百姓现在过得苦,过得难,可这也没办法,1毛钱的门票,放眼全国有多少景点的门票会这么便宜。

现在路边寄存自行车的价格都从3分钱涨到了5分钱,诺大的故宫还是一毛钱,这也说不过去吧。

“呦呵,你还急眼了。”

“是不是还没想通,为什么雍和宫的门票能卖十块,而故宫比它还有名气,物价局却不同意从1毛涨到1块?”

江澈扔了一支自己的香烟给余建,也不管他自顾自的又续上了一根。

“昂。”

这种事情莫说余建,换成任何人都想不通。

“你啊,怎么就转不过来这个弯儿呢。”

“故宫是什么,以前的皇城,在老百姓的眼里它可比雍和宫的名气大得多。”

“在京城工作的同志,但凡老家来的亲戚,首先去的就是‘广场’,紧接着便是故宫。”

“在国内来说,故宫是京城的一张名片。”

“面向国际,故宫是华夏的一张名片。”

“你要是把对外的一块钱涨到一外汇券,物价局绝对不会说一个不字。”

“你把故宫的门票从1毛涨到1块,不要说物价局不同意,老百姓知道都得骂娘。”

“这就像是咱们天天买的面粉,突然从1毛5分钱,一下子涨到了1块5,你说你会不会骂娘。”

“受众群体太大。”

江澈几乎是掰开了揉碎了和余建说其中的道道。

不是江澈好为师,喜欢给别人上课。

只因为余建是他这么多年来,见过最负责任的工作者,他可不想这么好的一位同志因为这事儿有了心结。

也就是余建,换成其他人,江澈只管出主意根本不会开导他。

“理儿虽然是这么个理儿,可我们单位就这么一条来钱道儿。”

“票价不让涨,这明年可怎么过呦。”

听了江澈的话,余建一琢磨确实是这么回事儿。

先不说他们自家单位的职工,但凡在京城上班,或者会在京城逗留的那一个不是要到‘广场’看看,然后再到故宫逛逛。

而且听江澈话里的意思,就是把故宫比作老百姓们的精神食粮。

这么一想,余建顿时豁然开朗还隐隐有些窃喜。

不过面子是面子,可里子的事情他却不能不想,毕竟事关一千多名职工的生计问题。

“我说了这么多,你怎么还在纠结门票价格的事情,咱能走出来这个圈了不?”

听到余建三句话不离‘门票’这两个字,江澈都感觉头大。

“可...”余建有些纠结的答道。

“别可是了。”

“就你总想着这仨瓜俩枣,活该你们受穷。”江澈啐了他一口,瞧不上的说道。

“那你说说怎么办吧。”

被江澈这般‘侮辱’,余建也不挣扎了,摆出了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

“知道故宫最大的财富是什么吗?”

“你这不废话么,当然是历史文化底蕴。”

一个博物馆的常务副被问故宫最大的价值,这简直就是在问秃子和尚的事情。

“错喽,故宫最大的财富,不仅仅是故宫本身具备的历史文化价值,应该也要包含你们单位的那些能工巧匠。”

“这话怎么说?”听到这里,知道要上正席了,余建顿时来了精神。

“这个稍微再说,我们先说别的。”

“来故宫之前,你在英武殿工作,在国外办过不少展览,有没有发现和我们国内不同的事情?”

“这个...”

“确实有很多不同,他们那边因为生活条件好,会更重视知识文化层面的教育。”

“每次我们外出办展览,都会有好多团体义务帮我们宣传,甚至有些学校会组织全校师生过来参观,所以门票的收入会比较高一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