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 又一秋(2/2)
田趁月会意:“抄一封,改改措辞,走驿站往南边送去。”
巫明丽把信烧了,问:“你会写左手字么?”
田趁月打个哈哈:“真,大材小用也。娘娘难道不会?”
干他们这行的哪有不会写两手字的。
当场磨墨提笔,一封横平竖直堪称馆阁体模板的,劝“家人”尽快收手、扫尾、应对两王检查粮仓的文字,跃然纸上。
当天下午,信就混在陈王府家眷的信件里送走了。
什么时候被皇帝陛下看到,巫明丽不知的。也许这封信恰好就会被放过,那也不要紧。
像姚孺人一样被打草惊蛇的人太多了,这一封过去了,还有下一封。
姚孺人只是头一个,并不是唯一的一个。
巫明丽和田趁月尽量折腾了,皇子也去看粮仓了,打草惊蛇的事儿也办成了,希望今年秋粮下来,几个粮仓的储粮能多储存一些。
接下来就是一层秋雨一层凉,该准备过冬了。
王府的庄子开始往上贡粮食、野物,早熟早晒的先入库,后面陆陆续续的还有芝麻、棉花、兔子小鹿锦鸡一车车地来。
今年庄子物产不少,米粮够吃,多出来的存进库里,换出来不少陈米。
陈米中成色最好送去粮行卖掉,多少是个进项。
不那么好的陈米,就混着豆子黍子以及地瓜一起,配好比例,准备寒冬腊月里架上棚子施粥。
李琚从边关猎场发来了几车皮子,狼皮熊皮都有,最多的是兔皮和羊皮,除了孝敬帝后兄长的,还剩了不少。巫明丽给王府的丫鬟们每人发了一份足够做件背心的皮子,对今年出嫁的丫鬟,则每人多添了一张羊皮。
前两年送回来的熊皮,都孝敬帝后了,今年送来的一大一小两张熊皮,总算轮到自家受用。
巫明丽用大棕熊熊皮给李琚整了一套熊皮软甲,足有圆桌那么大的熊头硝好后衬在头盔上,威风凛凛,似有血腥之气。
熊头盔甲并不实用,不过李琚应该会非常喜欢。
实在太杀气太霸气了。
他再骑上他的黑驮马,双手握他的大金锤,真·熊王转世。
小的那张熊皮,洗得干干净净,梳得毛毛绒绒,被做成了个垫子,垫在康妙堂的正堂主座上,熊头就盖在凭几的扶手上,一边吃茶翻书一边挼熊头,别有一番滋味。
祸已也喜欢,爬上爬下的也想要个熊头,索性巫明丽就叫人给四个娃儿每人做一个熊头帽子,一件棕红色卷毛袄裤,衣摆后面还要缝个熊尾巴。
入了冬,大家混在一起玩耍,别人家的孩子不是虎头帽就是兔头帽,只有信王府一色的小棕熊。
知情人想到信王府花园里满满的到处都是熊,似乎也很合理。
巫明丽还请“天上香”花圃的儿媳妇过来,给她、花枝儿、灵芝、阿蔓以及四个熊孩子画像,也寄去给李琚。
那媳妇画工极好,人物画得活灵活现。
加上花圃游春时给她们画的那些,她给信王府一共画了三十多张像。
大家都说好,具体说不出用笔用墨留白布局,反正看着就漂亮,比外面的画工好,宫廷的御用画师比这媳妇儿画的少了一份柔美晴朗。
巫明丽赏了她不少钱和画材,将她夸了又夸,夸得她眼睛闪亮亮的,还请她每个月上门住三天,教方无适等姑娘们画画。
还是那句话,千百年后,信王妃三个字不值什么,巫明丽这个名字,更是会湮没在历史长河里。但是于青野好,罗剑胆也好,或者女画师、穆工……他们会在史册上闪闪发光。巫明丽蹭着这点光,好像也有了那么一些星光。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