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巫明丽的作坊(2/2)
“作坊我办定了,你不来撑这个场子,我也就是多走点弯路,多借用点儿权势欺负别人。但是果真有约法池废的那天,却不知还有没有一个黄二丫一把火烧了作坊呢?”
黄二丫火烧工坊,至少给江南的女工们换来了喘息之机,也给她们做了个榜样。
再遇到那样残暴不仁的东家,她们也能烧工坊救自己和同伴。
可是烧房子烧机器要付出的代价甚大,谁愿意做这个出头鸟?
那不长久,但是方向对了,再努努力,也许能摸到真神的边呢。
巫明丽让黄二丫下去自己琢磨,不管什么情况,三天后再来见一面,不论进不进信王府的织工作坊,都要准备开工了。
除了小柔这个杨将军的遗腹女,其他人别想吃白食!
三天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巫明丽再次让黄二丫到康妙堂见面,再问,愿意去工坊吗?
这次黄二丫就说愿意了。
巫明丽没二话,立刻把她编进了织工作坊,排班、列单、检收、清货的规矩全部甩给黄二丫写,要求十天内开工。
早已空置许久的地方热闹起来了,京城的商人,几乎都把视线投到了这里。
他们都听说过江南出了新玩意儿,只是不知道具体,信王府要吃头一茬,他们都选择观望。
巫明丽大略和皇后禀告过,皇后听是个小产业,并不放在心上,反而兴致勃勃地说起地瓜在京郊推广得还不错,郊区的百姓又多了一口口粮。
她准备在皇帝陛下的万寿节上,进献《公私仓廪俱丰实》缂丝图轴,江南的缂丝女工正在没日没夜地赶进度。
巫明丽觉得吧,这种歌功颂德以政绩为核心的图,也许还不如新补《百草图谱》或者《百食图谱》更好用。
户部颁行的教百姓们认常吃的野菜野果的书,上次更新,还是几十年以前的中宗朝。这些年外面舶来的不少,很可以再颁行一版。
要不要给田趁月说一声,等明年李琚薨了,让田趁月拿这个东西作为重新入朝的由头引子?
正好明年遇到那个水灾,图谱的意义很不一般……噫,这么想起来,江南那几个义仓,都还好吗?
自宋代到本朝,哪一年不往义仓里填粮食?寻常年份平籴(音敌),荒年救荒。
问题来了,江南水灾泽国千里的时候,义仓的粮食哪去了?总不至于义仓也都淹了吧?
巫明丽想到了,顺嘴提一下,礼王在江南访查,也可以看看两淮两江的四大仓。
她不指望两个皇子在江南能查出什么。然而,哪怕只是提一句,敲打敲打,有一个人胆小缩了手,就能多攒一粒米,到明年也许能多活一个人。
为了让皇后稍微上一点心,巫明丽用貌似随意的口吻说:“我看江南豪强无德,天象似有感应,明年指不定江南要出什么人祸。今年看一眼,也许明年就是大功了。”
皇后则眼前一亮,正愁摸不准皇帝陛下的脉呢。
儿子去江南数了地方人口,她琢磨皇帝陛下是满意的,可有个陈王一直在旁边效仿,皇帝陛下的满意分不出高低来。
礼王需要一个更大的功劳。
她也没指望儿子能办成大事,查个苗头回来交给皇帝陛下做文章,只要这一点点就够了。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