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本宫贤良淑德 > 第二百三十二章 博弈

第二百三十二章 博弈(2/2)

目录

为什么漠西蛮一改往常墙头草的作风?真是为了左贤王王妃?以前不是没有别的王妃乃至蛮王极为宠爱的大夫人、正夫人、元夫人被灭族者,难道当时这些夫人没有啼哭不休、要求报仇吗?现在的漠西蛮,早就不是以前那个能威胁大雍边关的漠西蛮了。

索瑟战败,联盟内部不稳,意味着左贤王妻族受损,那么右贤王在干嘛?在等着左贤王获得大雍的好处再和他继续斗吗?他不阻止吗?他竟然隐身了?

蛮王究竟在做什么打算?

两个国家层面的博弈,信息足够多的时候,根本就是全透明的。

摆在大雍议政厅前的局势非常明朗。

漠西蛮要好处。他们能从战败的索瑟身上拿到多少好处,就要大雍给他们多少好处。不给?他们就加入索瑟和大雍开片。

而右贤王深知,漠西蛮内部统一并不符合大雍的利益,两线作战,大雍的国力也难以支撑。当下,索瑟支持左贤王,破坏了右贤王和左贤王的均势,右贤王有资本寻求大雍的支持,他要大雍支持他继续和左贤王分庭抗礼。

他的嘴脸也很明白:要么支持我,要么我默不作声,让我的小弟和索瑟去勾结,等你们三方打得差不多了,我再出来捡漏。

大雍正是提前预判了这一点,才会让西军出关,才有派李琚去呼兰、碎叶一带的事。

然而这个派遣,象征、威慑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

和一向暴躁想打架的李琚不同,大雍本质上倾向于和谈,因为就大雍层面,打赢了好处不多,打输了坏处很多。

全天下所有人都算一算,从利益层面愿意对外征战的,可能只有皇帝陛下本人和他的武将。文官系统根本不愿意将国库的钱拿去打架,因为他们代表的士绅阶级无法从战争里获取好处。

打赢了功劳记在谁头上?边关打下三千里地有什么好处?索瑟、漠西蛮,都是荒原,收了地盘还得派人去守。

派人守,花的是谁的钱?若要移民屯边,移的是谁的劳动力?

这是自古以来的系统性问题,根本非人力可以挽回。

皇帝陛下想打,他想彻底铲除漠西蛮和索瑟对国境边关的压力,可是只要他一日还要与相权妥协,就注定了他要和文臣讨价还价,换取文臣支持他西征。

讨价还价的结果,双方妥协,可以打,但是要代理人打,意思是大雍扶持右贤王在漠西蛮境内继续消耗他们的国力,而非双线开战。

从国库的角度去看,现在大雍的国库可能也很难支撑起双线作战,只能一个一个来,先彻底打服索瑟,再调转过来打漠西蛮。

确实是最小的付出换最大的战国,但代价是什么呢?

代价是他们要求陛下派一个公主嫁给右贤王,作为结盟的象征。

结盟不是和亲,和亲对现在的大雍而言是耻辱,更接近古代的昭君出塞、文成入藏,大雍嫁公主不是求和,而是为了彰显两国友好,夸赞外族的归顺,为了表示双方友好。

然而说得再好听,本质上,都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女嫁给一个四五十岁的素未谋面的有妻有子的男人,离家万里,从此和亲人相当于生离死别。

李清婉很委屈,外面的文臣也委屈呢:知道不知道右贤王有王妃的?为了让你嫁过去当正妃,他们还得让右贤王处理掉他的王妃。他们也很委屈啊,当了坏人,逼人降妻为妾呢!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