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中秋月饼(2/2)
杭老夫人牙口不好,对这松软的口感很满意。
杭起远却觉得莲蓉有些甜腻,他更中意那个鲜肉月饼,酥脆又咸香,鲜嫩多汁,可惜只有两个。
此时硕大的月亮初升,皎洁的月光洒满人间,不知道天上的嫦娥是不是也在注视着人间?
杭妍咬着月饼,左等右等,不见哥哥来。
“娘,哥哥怎么不来一起赏月?”
周氏道:“他没和你说吗?他去放河灯了,说要为我们全家人祈福,为祖母祈福平安长寿。”
杭老夫人笑得皱纹舒展:“初辰这孩子有孝心,时刻记着我这老婆子。”
杭妍嘴巴顿时张得大大的,这个哥哥出去玩又不带她。
什么祈福?
明明是别有目的。
她把月饼大口咽下,蹭地站起来,说了一句:“我也要去放河灯祈福。”
说完便跑,披帛甩地飞起。
杭起远皱了皱眉:“都多大了,还是这般没规没矩,看看你生的好女儿。”
周氏撇撇嘴:“她身上也有你一半的血,这脾气像谁还不一定呢。”
“……”杭起远被发妻怼得无话可说。
中间的杭老夫人笑哈哈打圆场:“好了,老夫老妻了还拌嘴,孩子们听见该笑话了,妍儿想去就让她去,多派几个人跟着便是。”
“儿子,给我剥个橘子吃。”
“是母亲。”
放河灯祈福是大宋过中秋的一个重要习俗,东京城内水系发达,河流众多,给百姓放河灯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
这回杭曜可不打算像七夕节那样,再等着偶遇,他去温记百味拿月饼时,听到温仲夏她们晚上要去放河灯,于是说自己也要去,正好一行人做个伴。
晚上放河灯的人可真多啊,江岸边上像下饺子似的。
温仲夏和徐袖领着冬儿和金水一打烊就来了,还以为他们来得够早,没想到还是低估了东京百姓对祈福的热情,此刻简直无处下脚。
难怪书上会写最热闹之时,“羊皮小水灯数十万盏,浮满水面,灿若繁星”②,可能真不是夸张,这两日卖灯的定是赚翻了。
温仲夏几人手里一人提着一盏水灯,是专门为放河灯设计的,精致又结实,用的是羊皮,轻易不会被浸湿。
在江边走了好一会儿,他们终于找到一处稍微空闲的地段,赶紧上前占了位置。
嗬,刚才被人群挡住,还看不太清楚。
此刻终于见到河面,各式各样的水灯在水面飘荡,流光溢彩,伴着倒映下来的一轮明月,仿佛银河近在眼前,真是美不胜收。
他们把水灯点上,一一缓缓放入河中。
随后双手合十,闭上眼睛,在心中默默为所思所念祈福、遥祝。
小小的水灯随着水流向远处飘去,上面承载着大家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只不过,温仲夏心中一直隐隐有个担忧,这么多水灯,这么拥挤,灯会不会翻啊?
以前在电视上看到这种场景,便觉着很不靠谱。
嗨,想什么来什么。
“呀,我的鲤鱼灯不好了。”
温孟冬买了盏鲤鱼灯,在一众莲花灯中十分醒目。
他的灯飘了没一会儿,好像被一盏大型莲花灯给缠住了,鲤鱼头都歪了,再飘下去可能马上就会翻。
这些水灯要是飘远了管不着,至少在自己眼前不能翻啊。
“阿姐,我的灯,我的灯怎么办?”冬儿急得直跺脚。
“别急,我去看看。”杭曜沿着岸边大步追了上去,河里的灯太多,河水不急,它们游得不快。
岸边有专门给放灯准备的一种带钩子的竹竿,把灯拉回来,再分开就成。
看来翻灯是常事,老百姓早就翻出经验了。
温仲夏怕杭曜一个人顾不过来:“我去帮他,你们在原地不要走。”
冬儿也想追去,被徐秀一把揽住:“夏儿,你去吧,我们就在这里等你们。”
温仲夏小跑跟上去,两人一个用竹竿捞,一个伸手去拽。
“唉唉好了,拿到了。”
“慢点,慢点。”
两人小心翼翼地两盏灯拉回岸边,万幸都还完好无损,灯也没灭,分开后,再放回河里。
这回两盏水灯可算是悠悠哉哉飘走了,很快再度汇入水灯大潮流中,再也分不清你我。
两人蹲在岸边,相视一笑,长舒一口气。
救了两盏灯,像是拯救了两个美好的愿景。
去吧,飘得越远越好,一定要实现啊。
温仲夏撩了一下清凉的河水,甩甩手:“杭博士,回去吧,他们还在等着我们。”
刚一转头,眼前多了一样东西。
杭曜的手心摊开着,上面躺着一根莹润的玉簪子,坠着两颗小珍珠。
“这根玉簪子,也不知道你喜不喜欢,我想送给你。”
杭曜的眼睛在夜色中十分明亮,微微颤抖的睫毛却又透露着忐忑紧张的心情。
这根玉簪子自从买来,他一直带在身上,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时机送出去。
此时难得只有他们两人独处,他才鼓足勇气拿了出来。
“噗通噗通……”
见她不说话,他的心几乎要跳到嗓子眼。
是不是太唐突了?
温仲夏定定地看着他,给一个小娘子送簪子,他不会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