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章 邓九皋的烦恼(1/2)
因为九皋的婚事,邓通似有些愁眉不展。一日在宫中,趁汉文帝午后小憩的时候,那莫公公早巳经看到邓通的心思似的,问道:“邓大人近来似乎有心事?”邓通便讲了自己正办小儿子的婚姻之事发愁。那莫公公听了,欣喜。看到邓家对自己的养子莫名真的不错。心里想如若将他儿子与那皇后家族联姻的话,自己不是这边那边都有甜头吗。再想那窦皇后从来没有因为邓通的出现说半句不是,于是苦思瞑想后,告诉邓通:“忽然想起有一年宫廷里元宵灯会的时候,跟在皇帝皇后身后观赏花灯见过一个女子,面目尚且娇好,把那纸灯笼里旋转的什么诗句背得滚瓜烂熟的感觉。后来问了皇后身边的宫女,才知道是皇后的远房亲戚进宫来玩耍的。叫窦妙。也住在这长安城里。何不让我去把她说给大人家的小儿子呢。”“那感情好。”
不几日那莫公公去那窦妙家帮九皋提亲,果然一说就成了。其实那窦家并不富有,男人叫窦晓,因为姓窦,原本八竿子打不着与皇后娘娘的关系,因在京城里府衙里做什么差事,就这么一个独生的女儿。一直以来都在千方百计地巴结皇族,在府衙里干差,偶尔的认识了莫公公,时不时地向公公家送银两,这窦晓称自己是武邑县人,与当下的皇后是同乡。与莫公公一来二往的,这个窦晓不外乎是想把自己的女儿送入皇宫,那莫公公也是尽力的帮忙,所以一年在上林苑的元宵灯会时,让她悄悄进去了,那女孩当时年幼,只是欢喜玩耍,也不知道自己是在什么皇家园林里。跟皇后皇上随行。回到家后窦晓方才死了送女儿去皇宫的心思。一心要为女儿谋个好人家的他,又为她请了先生,学习诗画。如今女儿已经十七岁,出落得亭亭玉立的,还知书达理,懂诗词擅画画。因为找不到窦晓认为的好人家,一直在家待嫁。一听说是邓通的儿子,光他家的铜山已经让这窦晓欢喜不尽了。再说自己女儿己是过了嫁人的好年纪。于是对莫公公感激不已。
这窦晓将此事告诉女儿的时候,谁知道他女儿竟还不大同意。这才让窦晓作起急来。
且说这九皋,把白昼的大部分时间交给书院,眼睁睁地看着那个年若风霜的老师摇头晃脑地在自己面前读诵着诗句,又慢不经心地坐下来逐字逐句的解释说道。周围的山水美景仿佛都不存在,坐在彩色的窗棂是在不经意间的在脑海里浮现着。这个苦衷真的只有坐在外面栏杆上的他的陪伴莫名深知。
一天,出了课堂,两个人就是怀揣着这点心事的的咕咕地转动脑筋。时不时的见到九皋晨起之后两眼发红。精明能干的莫名感觉自己应该做点什么事情了。再说自己又有妻室子女的人,一大家子人不都是靠着自己伺候着九皋得到丰衣足食的无忧无愁的生活吗。想这九皋还是个童子之身,平白无故地被那个山野丫头弄的中邪了。万一身体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办,还有如若夫人察觉到了我不自己摔了金饭碗。那邓家的铸錢的铜山自己家里还沾着股份哩。日思夜想的不得安眠。左右寻思后,终做了决断。于是有一天便一个人去到那山上的姫家,借故来寻蚕丝又与那姫家老者见面了。
话说那姫家老者,自从见到九皋他们去过之后,总是在寻思着,如若能为姫桃找到个好的归宿也了却了自己的心愿,仿佛死而无憾了。
这日一个人坐在那里发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