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南宋儒圣 > 宋朝社会结构简述(一)未完

宋朝社会结构简述(一)未完(1/2)

目录

特权阶级(形势之家)、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贫穷阶级(无产阶级)。

特权阶级(形势之家):

1.皇亲

2.官户

3.职役户

宋代的统治阶级,一般称之为形势户,即形势之家。

此得名于北宋初年创置的“形势版簿”。

形势户包括官户和职役户两个部分,其中虽任差役,但系中产以下的贫户弱者和原任官僚,现又子孙孤贫不济者均不在内。乡村上户在服差役期满后仍降为平户。宋代规定,形势户纳税须比平户早半月,违者加重处罚。

宋朝对形势户在纳税、租佃官田、向官仓出售粮食等方面定有禁约。北宋初,在各州府专设“形势版簿”,南宋时又改为在税租簿上用朱笔标明“形势”两字。规定形势户比平户须早半月纳税,如拒不纳税,要加重刑罚。

在形势户中,居于较上层的,称之为官户。

因宋代入仕之道众多,又区分为有出身,和无出身的。

如南宋宁宗时的数据所录,吏部所管四选名籍共三万八千八百六十四员。

尚书左选:有出身975员,致仕、遗表、大礼、奉表、推恩、门客荫补1357员,特授文学补官21员,摄官补官2员,袭封补官2员,宗室过礼补官24员,纳粟补官3员,三省补官8员。

尚书右选:荫补1680员,武举77员,宗室425员,军班与拣汰军功人1285员,归明、归正59员,杂流、非泛、吏职340员。

侍郎左选:有出身4325员,荫补6366员,童子科68员,摄官28员,宗子该恩560员,恩科5065员,进纳429员,吏职165员。

侍郎右选:荫补7718员,宗室2914员,军班759员,军功847员,宗女夫308员,阵亡女夫69员,阵亡恩泽253员,武举415员,后妃亲属185员,主管进奉255员,获贼54员,吏职1331员,进纳508员。

在北宋一朝,进士明经等科举都算得上是有出身,而到了南宋,只有进士出身的可算有出身,童子等科皆不算。

按以上数据,则宋宁宗一朝,官户数以3.4万计,约占总户数的千分之三左右。

而具体到福州。

福州在宋孝宗淳熙时,“主、客户三十二万一千二百八十四”,“而官户二千四百四十三”,约占当地总户数的7.6‰。

“闽县六百三十户,侯官六百八十四户,怀安三百四十七户,福清一百四十四户,长溪三十八户,古田三十三户,连江八十一户,长乐一百四十户,永福一百三十六户,闽清一百一十一户,罗源五十三户,宁德三十六户”

其中倚郭州治闽和侯官两县官户数为1314户,约占全州总数的54%,怀安县事实上也是附郭县,其官户数也大大超过其他九县。福州作为福建路首府,官僚麇集,故官户在总户数中所占比例较高。

而在官户之中,外戚宗室算得上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

南宋时,“后妃之家奏荐,每遇大礼、圣节、生辰,皇太后家推恩四人,皇后二人”,而大礼时,“诸妃”“各奏二人,昭仪至才人各一人”

“时京师百官月俸四万余缗,诸军十一万缗,而宗室七万余缗。其生日、婚嫁、丧葬,及岁时补洗、杂赐与四季衣不在焉”

宗室虽为特权阶级,但其贫富分化情况,十分严重。

富者十不一二,贫者不啻七八,有些过于穷困的,“贫无置锥”,干违法屠牛等营生。

为了供养庞大的宗室,各州县财政却“困于供亿,在在皆然”。

宗室的特权不仅在此,他们经过考试,只需“略通文墨者”即可入仕,“过千人以上”。

这些还不包含那些经过科举入仕的宗室子弟们。

如南宋末年的赵仕可,发迹书生,一寒无援,家又无升合之田,居官得俸,入才支出,官满日归,依然故贫。

宋代官户之间,待遇也是天差地别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