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震怒(1/2)
听到这一身暴喝,杨诚越吓得浑身一颤,赶紧道:“陛下明鉴,这漕运途中确实可以贪墨银两,但臣真的没有染指,况且,如果走海运运粮的话,那运河不就荒废了吗?”
“荒废,嗯。”萧醇眼里闪过一丝精光,他可不认为这是在荒废运河,反而认为这是一个契机,一个充盈国库的契机。
“诸位爱卿可有什么好的建议?”萧醇双手敲打着桌子,不动声色道。
百官顿时沉默,稍微思考了一下,光明侯站出来道:“启禀陛下,臣觉得南粮北运如果走海运的话,对运河水就可以不用多加限制了,可以允许百姓引渠灌溉农田,不过在引水灌溉之前百姓应当去官府备案,不然可能造成运河乱象。”
“微臣附议!”
“微臣附议!”—
萧醇点点头,光明侯所说的倒也不失为一个法子,用运河水去灌溉农田的话,运河沿岸百姓庄稼至少有保证了,朝廷征税他们也可以有余粮交税。
不过这个办法在他看来也仅仅是个下下策而已,百姓所交的那点税根本就无法达到充盈国库的目的。
而且如果碰上了运河河道堵塞的话,百姓所交的这点税收还不够疏通河道的钱。
“诸位爱卿可还有什么好的建议?”萧醇问道。
百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纷纷摇了摇头。
见状,萧醇慢悠悠开口道:“朕倒是有一个法子,不仅可以处理运河废置问题,还能解决沿岸百姓的困难,以及让国库充盈,诸位爱卿想不想听听?”
“恩?”百官面面相觑,心中同时冒出一个想法,陛下这是不是太异想天开了一点,一个法子就能让运河变废为宝,解决这么多问题?
一念及此,百官心里纷纷对萧醇的话语产生了质疑,不过嘴上却还是统一了口径道:“请陛下明示!”
“不知诸位大臣可想过运河商改?”萧醇慢条斯理的说道。
没错,萧醇之前所说的法子正是运河商改,将运河用于商途,然后再对商人征税就行了。
大燕商税一直很低,比如江南这么富裕的一个地方,竟然每年商税的才四百万两。
至于商人为什么不走海运,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正如之前所说,东南沿海经常有倭寇出没。
商人可没有能力去跟这些倭寇抗衡,万一要是货物被劫,这对他们来说就是极大的损失,一般情况下他们根本承受不起。
而走运河则是避免这一风险,而且运河要经过八个省份,中间的商机不言而喻,相信精明的商人一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虽然萧醇觉得这个方法没什么,但是百官却炸开了锅,重农抑商一直是历朝历代的政治主张。
然而现在萧醇却要说将运河用于商改,这不摆明了就是扶持商业吗,一众大臣纷纷脸上闪过一丝忧色,为立国之根本农业感到发愁。
光明侯道;“陛下,微臣觉得有点不妥,历代农业都是国之根本,若是将运河商改的话,农业必定受到波及。”
“朕知道你们所想,你们是在担心农业问题!”萧醇目光扫视着百官,然后淡淡道:“但是此事,朕有十足的把握,所以你们尽管按照朕的吩咐去办事即可,相信结果一定能让你们大吃一惊。”
萧醇虽然语气不怎么强硬,但是言语中想要做成这件事情的意思是太明显不过了。
闻言,百官心里虽然有所顾虑,但也不得不妥协,毕竟坐在上面这位可不是个善茬,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在官场混,懂得明哲保身才是聪明人做法,不然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萧醇虽然愚蠢,可也是有真材实料的,否则他也不会得到百官的拥护。
苏迁犹豫片刻道:“陛下,运河商改一事,兹事体大,有尚多细节还需要商议。”
“不用,你按照朕的吩咐来即可!”萧牧沉吟了一会,道:“第一件事就是运河商改之后的税收,这自然由商人来承担,收税按照商品的品种以及重量来收,而且还要算上运河的维护费用等等,总之记住一条原则,商税不可再像以往商税一样低,而是要根据商人盈利状况来指定,具体的税率你们指定好了以后,拿来给朕过目。”
闻言,百官面面相觑,心里产生了一个大大的疑问,陛下这商税是不是定的也太高了一点,这样还有商人愿意用运河来经商吗?
不过陛下既然心意已决,他们自然也不好多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