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陪诊师 > 第112章 茶室碎语(5)

第112章 茶室碎语(5)(2/2)

目录

“工业明胶会破坏人体骨骼以及造血干细胞,骨质疏松,还有癌症。

“另外,很多餐饮行业都有罂粟壳,特别好吃的品牌饭店,尽量少去。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绝招’,缠住你的味蕾,让你吃上瘾。”

林倩问:“改革开放以前,食品好像是没这么多问题的。是吧?”

王晓瑞说:“说正规点,是计划经济时代。我国计划经济时代是1949年到1978年。我问你们几个一个问题:那个时候有食品安全问题吗?”

林倩、季虹、顾娟和黄默山面面相觑,回答不出。

王晓瑞继续说:“我也是听我爸说的,说起来寒心呐。那个时代不仅存在食品安全问题,而且还非常严重!是咋回事儿呢?

“原来呀,那年代的粮食精贵,各地的粮油店管理不善,卖的都是两三年前的粮食,即‘陈化粮’;由于储存的时间太长,‘陈化粮’中含有一种致癌的物质——黄曲霉素。

“吃多了这种粮食,自然会得癌症。那时候人太穷,生病后没钱去医院,有的是活活地疼死。另外,还有一种东西叫糖精,它是从煤焦油里提炼出来的甲苯,经过碘化、氯化、氧化、氨化、结晶脱水等,一系列化学反应后制成的。它是不会被人体代谢吸收的。

“由于那年代我国每年糖的产量很低,买糖需要凭糖票限量购买,很难买到糖,于是穷人们只能买糖精。可想而知,吃多了糖精是啥后果。

“再说说猪肉。计划经济时代,猪肉里有寄生虫是可以卖的,因为不触犯法律法规,只不过要求销售前要进行所谓的‘高温处理’,这种肉就是当年著名的‘高温肉’。

“而现在,我国的法规是禁止屠宰这种猪,禁止销售这种肉的。但在计划经济时代,穷啊!吃不起好的,不就买差的嘛!就像大饥荒的时候,人们啃树皮、吃草根,这是一个道理,就是退而求其次嘛。”

季虹说:“我听明白了,以前的食品安全问题是因为穷,因为要解决温饱弄出来的;而现在呢,食品的这问题那问题是因为商家们要多赚钱,纯粹是资本家要发财,不顾老百姓死活而弄出来的,对不?”

“精辟,总结到位。”王晓瑞打个响指,“改革开放把人改革富裕了,但是把人的心也改革坏了。这些年,全国各地到处搞经济搞创收,政府比着GDP哪家高;农民们比着谁家房子漂亮;生意人比着谁的生意做的大;就连学生也比着穿名牌。比来比去,就是比一个字——钱。

“有了这种心理,钱就比什么都重要了,什么良心、道德,都滚一边儿去。这种心理要是放在做食品行业的人身上,那食品还能安全吗?他们追求的是经济效益,为了高效益,自然要拉来农药甚至毒品做兄弟,这时候跟他们最亲的是药,是毒,而不是道德和良知。

“说到底,还是马克思总结得精辟——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没有比这总结得更深刻的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