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陪诊师 > 第111章 茶室碎语(4)

第111章 茶室碎语(4)(2/2)

目录

顾娟偏不依不饶:“你不说,我也猜到了。我能猜到王哥是怎么说出那三个字的。”

“快说说,快说说!”黄默山在一旁火上浇油。

“不告诉你。”顾娟卖起了关子,“我只跟林姐一个人说,嘻嘻。”

王晓瑞给众人续茶,神情愉悦地说:“你们第一次在我家做客,这样无拘无束天真烂漫,作为东家,我非常高兴,因为你们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才会这样放松,这是对我的褒奖,让我十分荣幸。”

季虹立即接住王晓瑞的话:“我们几个住一起,天天耍闹惯了,你别介意哈,还真没觉得自己是客人,你不觉得我们痞里痞气就好。”

王晓瑞谦让一番,问,陪诊的病人里看中医的多不多。

季虹先说不太多,接着黄默山、顾娟和林倩都说不多。季虹解释说,看中医因为牵涉仪器检查的相对少些,就没那么麻烦,于是话题扯到中医和西医之辩上。

季虹让王晓瑞谈谈中医和西医之间的一些话题,让大家长长见识,以后也能在客人面前“夸夸其谈”的。

王晓瑞情知季虹是在给他机会显示一下自己,避免他一直做听众。虽然大家对他讲的未必有兴趣,但对于一个陪诊师来说,还是有用的。于是他用概括性的语言简单做了阐述——

西医进入我国也就百余年的时间,它的优势就是有各种高科技的现代医学仪器,可以一下子看透疾病,很直观,哪儿烂了哪儿坏了,仪器一照,明摆在那儿。

而中医的历史就太长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医就已经有了完整的理论体系。2017年,国家出台了《中医药法》,这标志着中医被立法保护,中医也在真正意义上迎来了复兴。

有不少学者提出,可以把中医和西医有机地结合起来,但老中医们都不赞同这个说法,他们的说法是:只能互补,无法结合。原因是由于两者在疾病的诊疗观念与认知上,差别很大。

中医讲究辩证施治,把人看成一个整体,好比一个地球仪,我们对着地球仪,可以分析国际形势,各个国家相互之间的影响与制衡等;而西医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把人体看成一个独立的国家,忽略与其他国家的交往。

可见西医对于疾病的认知,在整体性方面无疑是落后于中医的。西医依托现代的高科技工具将人体从整体性剥离出来,分割为一个个的“部件”,不再是一个结合的整体,而是机械的无机实体,假如某个部位有问题,就以处理、解决这一部位的毛病为主要目的。

所以,西医起效快,因为它治表面;而中医慢,是因为它治根源。

举个简单的例子,能够说明两者的最大区别:人体在患病后,就好比是屋里招来了蚊蝇,西医的处理方式,就是以灭虫剂直接灭杀蚊蝇,因此作用十分明显;而中医则选择打扫房间,清理垃圾,使其不再滋生蚊蝇,虽然这个作用周期较为漫长,但长久来看效果更加彻底。

靠西医治病,硬件设备必不可少,没有各类精密仪器的辅助,无法施展拳脚。中医则不同,不管是前期的检查还是中后期的诊疗,主要依靠的还是中医师本人的技术水平,因此成本投入不大,备一些常用中医药就行了。

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中医完美地结合起来,可以给病人提供最有效的治疗手段,这是现代人有福的地方。不像在古代,中医解决不了的,也没有仪器的分析加以佐证。人的平均寿命在逐渐延长就说明了这一点,科学的力量是伟大的。

黄默山问:“上一次来你这儿,我发现楼下的门诊部好像没有输水的?”

王晓瑞说:“你挺细心的。现在呀,很多人都知道输液不好,国家也不提倡。我们呢,在逐渐摒弃它。很多人不了解,针刺、正骨、推按这些技术也已经被纳入医保体系,这样的技术其实是绿色的、安全的,比输液好,我正准备学学这些技术呢。”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