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陪诊师 > 第25章 茶室论道

第25章 茶室论道(1/2)

目录

王晓瑞揣测黄默山并非对中医感兴趣,只是来陪母亲看病罢了,便浮皮潦草地说了个大概。

“我妈这病好治不?”黄默山问王晓瑞。

“你母亲是啥病?”

“哦……算了,我还是问你父亲吧。”黄默山把话头截住,心里嘀咕道:任何行业的门内师,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拿实际例子做样本,边讲解边实操,门内师学得快也学得精,原因正在于此。

王晓瑞刚才那样问,要么是王逸没和儿子谈他母亲的病况,目的是保护他的家庭隐私;要么是王晓瑞装作不知道,给他留自尊。总之,他不能和王晓瑞谈他母亲的病。或者说,现在还没必要。

“你的头伤不去医院照一照吗?”黄默山问。

“不用,我昨晚包扎后大脑一直清醒,自己的感觉是最真实的。感觉不对劲儿了再检查也不迟。智者无忧,过度担心的人都是因为心里没底,我是学医的,不会浪费那个检查费。”

王晓瑞的话引起了黄默山的兴趣:“照你这么说,相信自己的感觉就行了?那为啥有的病没感觉,一检查就是癌症的?”

王晓瑞笑道:“你这问题太大了。我说的感觉,比如我这情况,如果头昏昏的,做个脑CT或者核磁共振是有必要的,但我大脑一直清醒,就没必要检查。你说的那个没感觉,不可能一点儿症状都没有,只是人们大意,把它忽略了。”

“我还是觉得西医的仪器检查靠谱些,比如胃镜肠镜啥的,那是看得清清楚楚的嘛。”黄默山说,“初中语文老师说,连鲁迅都骂中医,你给我说说呗,鲁迅骂得对吗?”

“你这个问题问得好。”王晓瑞来了兴致,他说,我给你好好讲讲:

“鲁迅骂中医是因为他父亲的死。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鲁迅父亲的病就是肺结核,在那个时代,不要说在落后的旧中国治不了,全世界都治不了,就是绝症。

“为治病,他家里请来了远近闻名的‘名医’,名医叫做何廉臣,被人称为‘神医’。那家伙的药引子全是神乎其神的东西,比如寒冬里的鲜芦笋,一对原配的蛐蛐,3年的陈米……全是稀奇古怪的玩意儿。

“他的出诊费也是高得惊人,按照现在的价格计算,基本的出诊费要200多块,夜诊还得翻倍,终于把周家的家底掏空了,也没治好病。

“后来鲁迅到南京上了新式的水师学堂后接触了很多的新鲜事物,才恍然大悟那‘神医’的稀奇古怪的药引子根本没有科学依据,全是骗人的。他对父亲的死心有不甘,就去日本的仙台学医。

“其实那个被称为‘神医’的医生也不一定真没本事,因为在那个年代,肺结核是全世界的难题,直到二战后发现了链霉素,才算解决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