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大相径庭(2/2)
黄默山默默听着,季虹的话一句一句灌进耳朵里,起初像冰块,透着寒气;后来像花朵,绽放着春天的香气。他一直在城里生活,从小到大衣食无忧,要什么有什么,根本没体会过季虹所说的苦难生活。他爸有两个工厂,别人都说他爸身家过亿,他也不知道他爸到底有多少钱。
独子的他一直生长在富贵窝里,辛州市所有好吃好玩的他几乎都体会过一遍,季虹嘴里的苦难生活对他来说就是新奇。在学校里,他听过农村的同学讲过乡下如何如何,但左耳朵听右耳朵出,没留下什么印象。
他爷爷奶奶原来也是农村人,后来企业做大了才搬到城里,农村里的血脉情缘不可能一下子割断的。他小时候跟随父亲到过一次乡下走亲戚,恰好碰上大雨天,一脚陷在泥里,环顾四周,全是牛屎鸡屎狗屎猪屎,和雨水混杂在一起,黄的黑的褐的白的污水联合作战,纵横交错,让他的脚几无生存之地。那次以后,他再没到过农村。
他印象中的农村是脏、乱、破,是好的空气以及天然的绿树红花,但季虹说的苦难困窘的生活离他太远了,像是外星球的故事。
“不好意思呀,让你伤感了。”黄默山想把季虹的情绪移开,问季虹道:“你不想了解了解我的家庭吗?”
“当然,如果你愿意说。”
“我爷爷是个能人,赶上了80年代的第三轮国际产业转移,当时,亚洲四小龙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是纺织业,向咱中国大陆和东南亚地区转移,因为劳动力廉价。
“乡镇企业靠着外贸的订单大发横财,苏南的纺织业、温州的皮革业、东莞的玩具业成为当时中国外贸的招牌。我爷爷因为当时的乡长是他舅舅,他胆儿大,又精明,在他舅舅的帮扶下,挂靠苏南的纺织业,先弄了个小作坊弄纺织,渐渐做大,成了乡镇企业,很快发财了,成了乡里的纳税大户,还被乡政府表彰,成为劳动模范。
“90年代初,落地电风扇还是农村的时髦玩意儿,随便一台落地扇要200元上下。我爷爷看出纺织厂污染太严重,迟早会被整治,就把纺织厂卖了,大赚了一笔,然后到辛州市郊区买地皮建了电风扇厂,前几年又弄了个日用化工厂,生产洗发水。
“我爸是独子,读书不进,从来没吃过苦,只等着继承家业。前几年我爷脑梗后半瘫,我爸直接掌管一切。但他因以前只知道玩乐,上任后狠吃了一番苦头,常常抱怨管不好厂子,所以……”
这时,黄默山的手机响了,他看了一下,没接,挂了。
“怎么不接?”季虹问。
“骚扰电话。”黄默山说着,把手机的正面翻转向下,“这年头骚扰电话真多,办信用卡的、话费套餐优惠的、卖房的、卖保险的……中国人真没隐私。”
“中国的支付系统这么发达,私人信息当然泄露的多,没办法——”季虹的话被黄默山的手机铃音打断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