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放大招啦!名扬天下(1/2)
到了我自报家门后,众人都尴尬的不知道怎么说好?最后推何颙先说,何颙也不推让,众人都知他有识人之能。
何颙端着酒杯似作回忆说:“我曾经在洛阳见过一个人,大司农曹崇之子曹操,字孟德。这小子我认为他将来不凡。”
我听说梁国人桥玄也曾对曹操说:“如今天下将要发生动乱,非命世之才不能解救,能够安定天下的,岂不是你吗?”
何颙又出声询问:“子将贤弟,似乎曹操还找过你,是不是有这么回事?”
许劭也是以知人著称,而且他和堂兄许靖在汝南举创办的‘月旦评’,这时候名声己影彻中原,连朝堂都对他们十分敬畏。
这时许劭也回答了:“对,这小了不是个安份的主,我不说他还威胁我,我都不惜得搭理他,前后三次,最后实在纠缠不过给了他一评价:“太平时的奸贼,乱世时的英雄。”这小子也不知好歹,还乐呵呵的!”
众人听后也是纷纷大笑,蔡邕和曹操交好,也是客观评价:“这小子调皮捣蛋还是有的,但说到学识和人品,还是不错。学东西快,为人也挺仗义。”
众人又纷纷看向何颙,看看何颙会怎样评价我?
何颙接着饶:“如果说曹操是奇,你就是正,虽然你比他小,但将来朝堂上必有你一席之地。”
众人都纷纷点头。然后许劭也接着说:“曹操是“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你必定是“治世之能臣,乱世国之柱石。”可能我们这些人很多人都看不到你的辉煌,但有朝路过我等墓前时,不忘烧柱香,记奠我等今日之言。”
我赶紧起身施大礼说:“先生抬爱,给高了,进恐怕承受不起啊!”
众人再一次目瞪口呆,许劭这是得了什么失心疯!这么重的话他都敢说出口,他兄弟俩主持的“月旦评”在中原大地可是声名远扬。这可以说是他们兄弟二人主持“月旦评”以来给出的最高点评。
众人纷纷交头接耳,黄琬都有点坐不住了。但现在走,肯定失礼。
只能硬着头皮走出来抱拳施礼:“子将贤弟,你啊!实在太抬举了,恐承受不起啊!”
众说纷纭,许子将只是不说话!
这时何颙出来解释:“众君听我一席话,众君都觉得子将给高了,我给众人说几件事,你们再评论。”
于是他把我在江夏族学的一些事迹一五一十的慢慢道来。
众人听后都惊叹不已,其实这些话我曾与子将贤弟聊过。他当时的评价是:“人有生而自知者,此必为我大汉柱石也。”
众人觉得高了吗?
而王子师和蔡邕、荀爽等大儒已不断念叨:“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等等。”
这种体裁的句子还是很新颖,朗朗上口,而且意思好懂,对仗也工整。只八岁能说出这种句子是不简单了。
而且听说我在族学里:“尊师重道,救富济贫,惩恶扬善,而且这么小就得人心,以后肯定不得了。”
众人听了这几位大儒的议论后,都震撼不已。这是下定论啊!
众人纷纷对黄琬施礼高声喊:“子琰,恭喜恭喜,你黄家重振声威将于大汉将不远矣!”
黄琬应对也是相当得体:“一边说不敢;一边又说众人抬爱了;另一边还不忘拉拢人,希望他们以后多多指教。”
我们众小也跟着黄琬不断回礼,好一通忙碌。
这时蔡邕突然发话了:“大家先静一静啊!我有话说!”
众人才发现前面在座的几位气氛有些不对?一脸严肃、紧绷着脸、再也没有一开始的一脸和善的微笑了。于是大家都各自回位,想听听蔡邕说些什么?
蔡邕清了清嗓子问:“小进儿,如果要让你从我们这几人中找个人拜师你会选谁为师?”说着还不忘指了指眼前几人。
我干蔡邕这老小子不当人子,这不是挖坑吗?选谁,都得罪人?难怪会被王允砍了脑袋,妈的要不是看在蔡琰的份上,我能挖个坑把你埋了。
众人都露出耐人寻味的眼神看着我!包括黄琬都忍不住皱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