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奔腾的洮河 > 第30章 生意人要多见世面

第30章 生意人要多见世面(1/2)

目录

年农历六月,老家的麦子熟了,李文归和别人一样,开始忙着收麦子了。

出门,开上车子,拉上岷县的药材,他就是一个妥妥的生意人。回家,拿着镰刀下地,他又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和大多数老辈没什么区别,弯下腰,流着汗,在黄土地里寻吃的。

十来天时间,麦子收完了,接着,李文归开始忙着往场里拉麦子了。

那时候,李家崖就一辆三轮车,其他人的运输工具,最高级的才是木架车,大多数是畜力帮忙,加上人挑,的确辛苦。

这时候,和往年一样,李文归开始忙着四处挣钱了——家里条件好一点的,找他用车拉麦子,条件不好的,价格低一点也行,都是乡里乡亲的,只要把油钱挣出来就行。

有了车子,加上父亲李望宗心肠好,时常教育儿子说,能帮了帮一把,大家情况都不好,靠人力挑很辛苦。

李文归听进去了,按父亲的教诲,他时常开车帮一下父老乡亲。

结果是好的,油费给了,好菜也端来了,家里忙的时候,村里人就会前来帮忙,算是还了这份人情。

还有,在老家的小生意,村里人自然会时常光顾。

自从跑药材生意后,赚钱明显多了。他本想放弃小商品买卖,可父亲说,做生意就是细水长流,挣一点是一点,为啥不做?既方便了村里人,还可以抽出一些生活费。

就这样,李文归四处跑,帮村里人拉麦子,还要去岷县拉药材,时间长了,等家里的货清空了,还要去秦安县进货,忙得他焦头烂额。

七月中旬,村里的活才慢慢忙完,李文归总算舒了口气,接下来可以安心跑生意了。

这些日子,他拉着药材往县城跑,往市里跑,后来也去过省城,越远的地方,药材价格自然高,可运费算下来,来回折腾不值当。

偶尔一次,他去给老丈人家帮忙的时候,听村里一个下海的年轻人说:广东经济发展那么好,富得流油的地方,农产品价格高,为什么不去那边试一试呢?

李文归笑了,说:“广东那么远,来回油费那么高,就算药材能卖到好价钱,可抛开花销,又能有多少利润呢?”

那年轻人说:“你上次来郭家镇帮老丈人拉麦子,我见了你的车子,车斗很大,如果拉一车药材过去,绝对抢手!你是跑生意的,应该知道咱这边的气候条件,种出来的药材质量上乘,会卖出成倍的价格!”

李文归还是摇摇头,说:“运费实在太高了,就算翻倍的价格,也不划算!再说了,广东没去过,开着三轮车走丢了怎么办?”

对方哈哈笑了,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一上高速直通广东,怎么会走丢呢?你若不是哑巴,天涯海角都能去,边走边打听啊!问路又不花钱。”

“呵呵,这事我再考虑考虑,目前觉得不靠谱,等过两年条件成熟了再去。”李文归笑着说,很明显,对对方的说辞,他甚至觉得有些可笑。

“南方发展很快,改革开放后,经济异常繁荣,你是一个做生意的,就应该外面多转转,见见世面,说不准能发现一些商机呢!比如袜子、手表,在咱这边卖,绝对能赚钱!总比你卖汽水强多了。”

李文归点点头,觉得对方说得有理。可是,要说拉一车药材去南方,在他看来的确像一场闹剧,别说自己不支持,家里人一听都会笑掉大牙吧!

日子照旧,李文归还是拉着药材往县里跑,市里跑,从没有想过会去南方跑一趟。

后来有一次,他拉着一车当归去了兰州,交易完毕,闲来无事坐在角落里抽着烟,这时,一个红光满面、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子朝他走来。

“你好,可以借个火吗?”说着,那人给他发了支烟。李文归客气地回绝了:“谢谢,我正抽着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