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奔腾的洮河 > 第25章 第一次进货

第25章 第一次进货(1/2)

目录

虽然小商店最后没开起来,但舅教给我的经商思路可是无价之宝,至少在那次尝试后,我的野心越来越大了,凡是能挣钱的路子我都要试一试,哪怕利润才几厘钱。人生就是一场赌博,不赌哪有赢的机会?

“那天去秦安县城,在批发市场采购了一批货物,大多数是孩子爱吃的零食,有火柴,有纸张,布匹也进了一些。张岩,你知道不,这批货刚带回去就成了抢手货,没多久一售而空!”

“那个年代,物资稀缺,乡里没几个经商的,对于外来的新鲜事物,他们自然很好奇了!”张岩说。

“时间真快,一晃30年过去了,第一次去秦安进货的那个下午,哎呀,到现在记忆犹新。”李文归慨叹一声,仰起头看着天,“舅,感谢你,天堂还好吗?”

时光回到1992年,春天,那个阳光明媚的下午。

李文归卖完粮食,在车上休息片刻,为了赶时间,他又发动车子直奔加油站。加完油,开足马力,朝秦安县城一路奔去。

这是他第二次去秦安。第一次是四年前,那年老大生病,头上害了疮疤,吃了好多药就是不起作用。

后来,听一个远房亲戚说,秦安县城有个老中医,祖传治疮疤,见效快,花费少,不留疤,头发照样生出来。

四年已过,一切都在改变,连路旁的风景变得有些陌生。李文归开着车子,按公路指示牌方向,凭着记忆最后顺利到达秦安县城。

边走边打听,很快就到了小商品批发市场。停好车子,他开始转悠起来。

一切有些陌生,有些不适应——相比洮河县的安静和落寞,这里真是一块热闹的小江南。

货物品种繁多,满目琳琅,大都是一些小商品,也有加工好的羊皮袄,有图案精美的布料,有男女老少穿的花花衣裳。

人来人往,络绎不绝。有进货的商贩,有摆摊的货郎,他们一手拨浪鼓,一手老旱烟,在大西北空旷的黄土高原上,挤在一起吆喝着,说着笑着。

妇女戴着头巾,手里提着一篮子鸡蛋换钱。在货郎担面前,拥挤着一些孩子,他们在为一包瓜子讨价还价,有的父母不同意急哭了……这便是90年代初,秦安县城的热闹景象。

李文归转了一圈,挑选了一些满意的商品,最后掏钱买下了,这便算是进货吧!

有孩子爱吃的瓜子、糖果、汽水、爆米花、哨子等,也有大众都需要的火柴、麦麸醋、花布等。

由于进货多,一个人搬不过来,最后卖布的老板帮他搬到了车上。

“年轻人,听口音不是本地的?”一个满脸络腮胡子的中年大叔笑着说。

“洮河县的。”李文归说。

“这么远,跑来进货了?做买卖多久了?”

李文归把自己过去两年的经历详细讲了一遍,听后,那老板笑了,说:“年轻人,谈吐自如,思路清晰,我看你有做生意的头脑,但我劝你一句,如果吃不了苦,就趁早远离这一行!”

“我不怕吃苦,小学毕业才13岁,就外出学木匠了,当时有人要做棺材,我师哥胆小不敢去,我却主动请缨,师傅夸我有气魄。木匠活一干就是十几年,虽然没让我发财,但小日子也凑合了。”李文归笑着说。

“不错,那就好好干,做木活走南闯北,也是见过世面的人,前两年跑过生意,如果好好坚持下去,我看你能成事,加油!”大胡子鼓励道。

“谢谢!对了大哥,这个怎么定价较好?我第一次做,不太懂!”李文归问。

大胡子笑了,说:“倒没什么标准,诚信经营便是,要多了老乡说你,差不多就行。做生意要细水长流,眼光放长远一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