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第十一章 会谈(2/2)
如今可控核聚变已经讲解完,接下来就是讲解不就是机械制造方面的事宜?
“也是项目所需要?”
然而听到李兵的话,陈教授也惊疑一声,有些不解地看向李兵。
可控核聚变还需要机械制造方面的知识?
他怎么不知道。
难道这些年他研究的都是假的核聚变研究?
......
“当然呀。”
李兵理所当然地点头。
“制造Make-I系列战甲,肯定需要机械制造方面的知识呀。”
他之前提出的申请报告乃是制造核动力战甲,核动力虽然是主要的一部分,但并非全部。
想要制造完整的核动力战甲,机械制造方面的理论知识肯定不可或缺。
“啊?”
“李兵先生,您刚刚的意思是,您真打算制造核动力战甲?”
陈教授不由瞪大眼睛,难以置信地看向李兵。
现在国际上可控核聚变都还停留在理论研究,甚至就连理论研究都没有研究出个所以然。
李兵这就已经打算开始进行实际装配?
这是不是有些太...异想天开了。
虽然他能听出来李兵在给他讲解有关战甲构建模型时所陈述的东西都非常合理。
绝对不是胡乱瞎编能编造出来。
但作为专业的核动力领域的专家,他还是难以接受,总感觉太过异想天开。
......
“李兵先生,根据您的这一套理论,您预估能制造出您口中所说的核动力战甲的概率有多大?”
陈教授口干舌燥地喝了一口水,狐疑问道。
如果不是刚刚的交流过程中,他们两人从宏观的理论可行性聊到微观的分子原子碰撞,陈教授对于李兵的专业水平有足够了解。
他现在恐怕会直接将李兵当成异想天开的疯子。
......
“在各项参数都严格按照理论数据进行的情况下,我认为能成功研制出核动力战甲的几率是百分之百。”
李兵淡淡开口,对于这一点他还是很有自信。
毕竟系统传输给他的这些理论知识都是经过实践验证可行的方案。
只要严格按照他给出的方案进行科研,并且保证各项数据都能够在实验误差的允许范围内。
那么他有百分百的把握,肯定能够研制出Make-Ⅰ号核动力战甲。
“当然就算有一定的试验误差,我认为也不太会影响最终的结果。”
李兵想了想,继续开口。
毕竟以华夏如今的机械技术,其实很难保证没有误差,但好在Make-Ⅰ号本就是模板型产品。
精度要求没有那么高。
......
听着李兵口中一些云里雾里的机械参数分析,陈教授依旧不是太相信李兵真的能将核动力战甲制造出来。
毕竟太过科幻。
或许在完成可控核聚变理论试验后的五十年、一百年之后有这个可能。
但现在...完全没可能。
至少在他认知里,没有这个可能性。
不过虽然他感觉李兵谈论的核动力战甲不切实际,但是对于他所说的可控核聚变理论,陈教授却深以为然。
无论战甲能否研制出来,就单凭李兵对于可控核聚变的研究,他就恨不得直接将其拉到自己的研究团队。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