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穿成八零俏军嫂,糙汉老公宠成宝 > 第95章 这事不能就这么完

第95章 这事不能就这么完(2/2)

目录

她倒是想收房子来着,过来了好几回,可那群人又哭又闹,还撒泼打滚装晕,最后派出所的人出面都没有把问题解决掉。

这都有两三个月了吧,杨慧也没有再来过了。估计是被这群人给闹得没办法了,索性房子这边的事儿也不管了。”

时小艾想了想,问:“于姨,你有这个杨慧的联系方式吗?能不能让我跟她谈谈?”

于主任看了看她:“她就在棉纺厂上班,你想找她直接去就行了,跟门卫说找印染车间的杨慧就能找到。”

说到这儿她摇了摇头,一副不看好的表情:“你让杨慧出面这事儿也难,那一个院儿的人啊都不是好相与的。杨慧帮不了你什么。”

“我没这个意思。”时小艾摆了摆手:“我就是想着既然要用人家的电,还是和屋主打个招呼比较好。”

于主任听了点头道:“那倒是。只要杨慧答应,咱办事处直接就能把这事儿给办了,根本不用搭理杨大民他们。”

说着她看向时小艾:“你决定继续用一号院的电了吗?”

时小艾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反问:“于姨,你刚才说的第二种方案是什么?”

于主任说:“你要是想以后没那么多麻烦,也少生闲气的话,我晚上的时候和二号院李师傅他们家商量商量,不行从他们家扯一条线出来。

虽然远了点,不过李师傅他们一家子都是机械厂的,家里还有四个儿子。

他们家和一号院的人没什么牵扯不说,杨大民那欺软怕硬的货也不敢惹李师傅一家。我觉得你与其和一号院的人掰扯,还不如从李师傅家里拉线。”

按理说于主任提出的第二种方案对于时小艾更加有利一些,可她想了想还是拒绝了。

“二号院离现在棚子的位置有点远,而且还要过一条马路。从二号院扯线的话距离太长了,我也不好把棚子搬到那边去,那儿距离医院还是偏了点儿。”

她看向于主任:“于姨,我还是先和杨慧联系一下吧,要是她同意的话就先按照咱之前说的第一种方法来。麻烦是麻烦点,胜在安全。”

于主任想了想,觉得时小艾说的确实有道理。

二号院扯线到茶水摊,那距离是从一号院扯线的好几倍。线长一点倒不是问题,关键还要过一条马路。

电线裸露在外面的距离太长,太容易出危险了。要是从安全的角度来说还是一号院更合适点。

她叹了口气说:“行啊,你先去和杨慧谈谈吧,让她给咱写个同意书,到时候我跟管咱这片的片警说一声,让他们派人和王师傅一起去。”

说完这件事,时小艾并没有立刻走,她和于主任说起了另外一件事。

她说:“于姨,咱这个茶水摊现在已经营业一个多月了,我记得当初欧区长曾经说过,让咱随时把经营情况写报告汇报上去,这报告你们写了吗?”

这话说得于主任整个人都惊呆了!

“忘了。”她猛地一拍大腿:“小艾,你要是不说我把这事儿全给忘了!”

时小艾早有预料。

此刻看于主任急得直接从桌前站了起来,她安抚道:“于姨没事,你别着急,这报告还是我来写。我也是咱办事处的一员啊,再说茶水摊的事儿还有谁比我更了解?我今天回去就写,下午就给你交过来,保证不耽误你去做汇报。”

听她这么说,于主任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是落了地,顿时眉开眼笑。

“对,茶水摊的情况你最了解,这个报告你写最合适!小艾啊,咱茶水摊的经营搞得这么好,你一定要实事求是把情况写清楚。”

于主任虽然没有多说,可她的眉毛眼睛都在告诉着时小艾一句话——

夸!使劲儿夸!一定要把这个功劳拿到手!

时小艾要的就是她这个想法,当即顺杆爬道:“那当然,咱的茶水摊不但为周围的群众解决了吃饭难,吃营养餐更难的问题,还为办事处解决了返城知青,城市待业青年就业难的问题。

我们那么一个小摊子,就解决了我和王小凤两个返城知青还有程林这个待业青年,一共三个人的工作安置问题。

这可是为咱们片区解决了不小的压力。

而且下一步我们还想扩大营业,到时候还能再招收新的人手,同样还能安置一些闲散劳力。

咱这根本就是为区里树立了一个标杆,一个关于如何解决城市待业闲散青年安置方案的模板。”

听时小艾这么一番上纲上线地侃侃而谈,于主任简直震惊极了。

她以前怎么没想到?!

她当初同意时小艾搞这个茶水摊,一来是因为她军属的身份,当着拥军办杨副主任的面她不好反对。

再来也确实想着反正不费什么事,要是办起来能争个先进那就再好不过了。

可实际上后期她还真没太操心。

主要是时小艾自己要强,都没给她什么操心的机会。

但这会儿听时小艾一说,于主任忽然意识到——这还真的可以算是他们今年工作的一个业绩啊!

她顿时来了兴趣。

看到她这个表情时小艾笑了一下,试探地问道:“于姨,有个事我也不是很懂,我想询问询问你的意见。你看,咱茶水摊是办事处的下属单位,那我和小凤还有程林三个应该属于咱办事处的人员吧?应该算是……咱办事处的临时工?”

于主任愣了一下,显然被时小艾给绕糊涂了。

她说:“临时工?咱办事处没临时工的名额了啊?”

说罢她怕时小艾不高兴,又解释了一句:“小艾,不是姨不帮你,主要是区里面的经费有限,咱办事处小,正式工的名额只有一个,就是我。你刘姨,梁姨他们都是临时工,咱再没有空余名额了啊!”

时小艾摆了摆手:“于姨,话不是这么说的,办事处没有名额不代表办事处下属单位也没有名额啊?

我们那儿工作多,任务重,需要的人也多。再说了,我们请来帮忙的人都是知青和待业青年,本来就是在为社会提供岗位嘛。

既然提供岗位就得有个说法,不然将来我们怎么招工啊?以什么名义?

今天那个杨大民就说了,说茶水摊不是办事处的,是我个人的。这不是栽赃陷害嘛!

要是没有工作岗位,我要是再招工那算什么?算我搞个人主义?还是我搞小团伙?要真这样,谁敢来啊?

我觉得这件事咱可以争取争取,我想着区里也得考虑一下咱的实际困难和需要。

还有于姨,咱茶水摊可跟别的单位不一样,虽然我们需要这个临时工的名额,可是我们不需要区里给发工资。我们可以自负盈亏,工资自己解决。这一点我也会在报告里写清楚。”

不用区里发工资。

于主任想了想,觉得要是这样的话问题应该不大。

毕竟只是一个临时工的名额,如果时小艾的茶水摊真的能被区里列为标杆,那还真不是什么不能解决的问题。

想到这儿她大气地一挥手:“行,你去写吧。把这个需求写清楚,明天我亲自送到区里,到时候我和他们谈。”

商量完毕,时小艾离开了街道办。

回到茶水摊的时候,她发现出去买菜的程林也已经回来了。

程林和王小凤一起,不仅把棚子里的所有桌椅都搬了出来,连烙饼的全套家伙什也都搬了出来。

两个人带着三个孩子直接在马路边支起了摊儿。

她又朝对面望了望,看到时大喜他们也学着这边的样子把桌椅搬出来了一部分。

不过他们的棚子里还坐着一些客人,棚内灯光明亮,客人络绎不绝,看上去比这边的生意要好了不少。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