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堆肥的地方得选好,不然顶风臭味到处飘(1/2)
说起肥料,那可就说来话长了。
于是白小虫准备长话短说。
她了解了一下,王凤岐他们知道的肥田的办法。
然后王凤岐就念了一首诗。
“以薅荼蓼,荼蓼朽止,黍稷茂止。大王,这是《诗经周颂良耜》中,就写有的歌咏。”
嗯嗯,白小虫点了点头。
也就是说那个时候的人们,就已经认识到拔除的田间杂草,在腐烂后有促进黍稷生长的效果。
黍稷就是代指的五谷。
接着,白小虫从王凤岐的口中,得知了更多的肥田信息。
例如,在西汉就有基肥和追肥的详细叙述,并强调施足基肥,然后再看情况补施追肥。
这么做对庄稼的长势,非常的有好处。
有的书中还叙述了“溲种法”。
就是用牛、马、羊骨汁或蚕粑粑煮成浆状,用以浸种,使幼苗健壮,其作用如同就是种肥了。
这也就代表着,至少在汉朝的时候,人们就已经初步有了基肥、追肥、种肥的概念。
不仅如此,古人后来不再满足于田间杂草当绿肥,还有了栽培绿肥供肥田的记载。
西晋《广志》里就写了。
“苕草,色青黄,紫华。十二月稻下种之,蔓延殷盛,可以美田。”李银平用他舒朗清亮的嗓音,也念了几句古文。
听得白小虫想打瞌睡。
好家伙,这显得我好似一头文盲虎,根本插不上话。
硬着头皮也只能听懂,这说的是可以种植一种草,用来肥田。
嗯,和大豆能肥田是差不多的道理。
接着王凤岐就道:“大王之前所说,用焚烧草木的方式,获得草木灰作为肥料,我回去之后想过,似乎也早已有之。淮南子中便有,草木未落,斤斧不得入山林。昆虫未蛰,不得……”
“好的,明白了。”白小虫抬起爪子摸了摸耳朵,表示师父别念了,怎么都喜欢引经据典呢?
真令虎头疼。
除此之外,就是农家肥了。
农家肥的来源就是人,还有牛马猪这一类的大牲口的粪便。
不过农家肥不能直接使用,需要进行沤肥或者堆肥,熟化以后才能用到田里。
而且草木灰和农家肥不能同时使用,需要错开。
一般是农家肥作基肥,草木灰用作中后期的追肥。
但是这两种肥料,对于庄户人家来说,都是很难获得的,即便是有,数量也极少。
他们更多肥田的方式,最基本的就是种植绿肥,和烧田还有烧火土。
烧田,就是在地里的粮食收割以后,将剩下带不回家的麦秸,放一把火烧了。
不仅灰烬可以肥田,烧过的土地里虫卵也会被杀死。
然后再把地里土翻一遍,这样经过一个冬天的风吹日晒,和寒冬冷冻,虫子杀了,田也肥了。
说到这,王凤岐的话算是说完了,李银平也点点头,他们所知道的肥田之法,也就这些了。
白小虫甩了甩尾巴,那行,接下来该大王我说了。
便开口问道:“你们既然知道烧田的办法,那烧火土的法子,你们知道吗?”
“大王,这烧田我等山民之中有人懂,可这烧火土却就有些不甚明白了。”王凤岐摇了摇头。
“这也不难,我现在教给你,你去带着人试验。”
白小虫郑重地道,“不过记得,得做好防火。边上得挖出上次烧草木灰的时候说过的防火带,不然在山里着了火可不得了。”
“是,大王!”王凤岐赶紧应道。
烧火土也不难。
烧的时候,先将干燥的土,堆成堆或长或方或圆都行。
“厚度的一尺左右,这名叫火土底子。”
然后用锄头将“底子”上挖成槽使其通风,长方形底子一般挖成“人”字槽,接着将通风槽中填满谷壳,麦芒壳和晒干的牲口粪便,再铺柴草。
铺柴草时需用一层硬一些的柴草铺中间,让其透气,上面铺一层稻麦草,其后盖上土。
两点头烧。
周围的明火烧完后,就转为内部燃烧,此时,要在冒烟的地方加土密封让烟尽量不出来,等燃烧差不多的时候,再用锄头从边缘挖出通风沟,这叫“出风”。
才能使烧过的火土不带红色,又没有生土,土色呈黑色或黑灰色为最好。
烧出来的土用处很多。
不仅能用来垫猪圈牛圈羊圈等等,为猪牛防潮,更重要的是它们的屎尿浸入火土中,使火土的肥性更好,也可以给火土灌入粪尿,再掺水,把火土堆在能常常照到太阳的地方,使其发酵后,用作底肥。
白虎岭上暂时没有猪圈牛圈,不过有羊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