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新诗(2/2)
“进来说。”
然而,陶时之的声音传来,令得施平两人身躯一僵,最后也只能硬着头皮走了进去。
学堂初学班的学子们,都是由秀才教导,哪怕是县令之子颜道豪,两位夫子也未曾亲自去指点过。
然而,在陶时之面前,施平与杨林却一扫常态,化为了教学狂魔,极有耐心的为他一一讲解着每一种有可能出现的题材,甚至将最近十年来,童生考试诗词的题目讲解了一遍。
“多谢夫子解惑。”
徐小岳认真倾听,最后诚恳的道谢。
施平与杨林连连摆手,心中欣慰不已,若不是因为徐小岳,他们今晚恐怕得被掉在树上过夜了。..
“他们所说的题目,的确有可能出,但是,也不够全面。”
陶时之冷冷的扫了两人一眼,道。
“不够全面?”
施平手掌一颤,若是其他文人敢这般当面质疑自己,就是在打他的脸,他肯定会不惜一切,要与之争论一番。
但是,眼前之人……实在不是自己招惹得起的。
实力的差距摆在这里,他可不想再被吊起来了,当即只能忍气吞声,默默倾听。
杨林则是不服气的瞪了陶时之一眼,想当年,他可是郡都文院的风云人物,这次更是尽心尽力为徐小岳押题,甚至他敢打包票,最后一题的诗文,肯定在他所说的范围之内!
当然,杨林不服归不服,还不至于自大到去与大儒争辩。
“虽然每年的考试,都会与当年发生的大事、或者临近的节气有所关系,但是,也不能排除出题人有天马行空的想法,故意出一些刁难的题目。”
陶时之将两人的神色变化尽收眼底。
闻言,施平与杨林相视一眼,都默默的点了点头,的确,虽然最近十年来,题目都大差不差,但是以前也曾有过陶时之所说的这种情况。
“比较刁难的题目?”
徐小岳眼瞳一缩。
“像佳节、战事,只要是文人,都会读过相关的诗词,也会有所感触,所以这些题目其实不难。”
陶时之点了点头,道:“但是,如果是你从未经历过的事情,让你以此为题,写一首诗词呢?”
“先生教导的是。”
徐小岳叹道。
他心中甚至怀疑,陶先生是不是知道了什么……
在学堂中,王秀才曾晦涩的告诉过他,黄家身后的柳元杰,乃是郡都柳家之人,而郡都文院院长,正是柳家的一位文人!
难道说,郡都文院会故意刁难自己?
徐小岳不由怀疑,自己是不是想多了,他毕竟连童生都不是,值得人家如此大动干戈吗?
“就比如,让你以隐居为题材,作诗词一首。”
见徐小岳若有所思的模样,陶时之满意的点了点头,抛出了自己的最终目的。
“老贼!”
“无耻!”
施平与杨林心中同时怒骂一声,脸上却依旧舔着一抹笑意,不敢揭穿。
“隐居……”
徐小岳一愣,参加童生考试的,都是以少年为主,哪个少年能有如此经历?
如果真出这种题材,那实在太过为难人了,恐怕绝大部分有把握考中童生之人,都会在这一题上败北。
徐小岳望着周围的环境,脑海中浮现出了众多与隐居相关的诗文,不过片刻,他便找到一首与此处环境契合的诗文。
“你好好的想一想,不用着急。”
陶时之面带笑意,嘴上说着,却暗自示意,令丫鬟准备笔墨纸砚。
施平与杨林相视一眼,恨不得上前揭露陶时之丑陋的嘴脸,但是,迫于后者的银威,他们还是没有去做不自量力之举。
但是,以“隐居”为题材,这未免也太为难人了。
徐小岳即便在诗词一道上有过人的天赋,但是,他才多大,哪有如此心境?
良久,徐小岳觉得也差不多是时候了,喃喃道:“学生可以试试。”
“研墨!”
陶时之面色一正。
施平与杨林浑身一个激灵,不待其吩咐,一人铺开书纸,一人主动磨墨。
见到两位夫子如此,两个贴身丫鬟都暗暗诧异,在她们印象中,还没人能让陶时之如此对待。不过,对于徐小岳,她们都有些质疑,毕竟他太过年轻,怎么能做出与隐居题材相关的诗词?
“小岳,别太勉强了,如此题材,你写不出来也正常。”
施平还不忘低声劝道。
徐小岳不作诗,倒也没事,陶时之并不会失望,但是,如果做的诗文太差,陶时之虽然不会当面责怪,但是心中肯定会失落,到时候,指不定他们又得遭殃。
徐小岳有些受宠若惊,但是见两位夫子神色自然,也不好做作,当即拿起毛笔,看了看院外,缓缓落笔。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见到这两句诗文,杨林老脸一红,所谓的新雨,不已正是因为他借口太热,被淋了一场?
陶时之默念一声,脸上涌起一抹笑意。
徐小岳又看了一眼悬挂的明月,继续写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好!”
施平心中大喝一声,眼中异光闪烁。
明月对清泉,松间对石上,“照”与“流”更是将两者凸显而出。
仅仅这一句诗文,至少可成动县级,甚至更高!
陶时之默默的轻抚着胡须,脸上笑意更甚。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竹林间,传来丫鬟的声音,徐小岳一鼓作气,将最后两句写下。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