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茶青 > 第9章 有志者事竟成

第9章 有志者事竟成(1/2)

目录

.

采茶的季节正常而言是从二月中或是三月初开始。

福鼎市三乡十镇因为地异、海拔、天气等原因各乡镇的茶园采摘时间都不一样。

如果不是因为正月有过大雪大霜,一般也就相差个十天半个月左右。

都是清明前后五六天开始到谷雨。

而春寿眉是谷雨前后至立夏而结束。

采摘周期无论是银针,牡丹,贡眉,寿眉,周期几乎都是二十天左右。

然后就等秋寿眉了。

而其中的清明茶最具盛名,就是因为是在清明节这个节气的前后几天采的茶都是头春采,是茶叶之精华。

但真正的清明茶应该就是清明这天采的茶,产量很少却出奇的好喝。

产量最多就是寿眉,一芽三叶,一芽四叶到最后没有芽头的嫩叶。

却因为产量多而价格低。

银针是纯芽头,几乎是采完一两天就会长上来,正常而言前后可以采摘四轮,第一次第二次采的银针芽头最佳,三四轮后多系倒芽,比较瘦小。

牡丹是芽叶,一般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为主,芽叶含量比例均衡,白牡丹叶态自然,色泽呈暗青苔色,叶背遍布洁白茸毫,因为品级而被分为牡丹王,一级牡丹,二级牡丹。

然后就是寿眉,采摘周期几乎可从谷雨、小满之后到秋寿眉。采摘标准为一芽三叶或一芽四叶,甚至是只有嫩叶。

寿眉是以叶为主,芽为辅。

福鼎白茶依然保留着传统的采摘方式,那就是徒手采摘。

徒手采摘虽然费工多、效益低,但采摘精细,批次较多,易于按标准采摘使得芽叶质量更好。

茶叶本身分批多次,早采、嫩采,勤采、净采、不漏采。

早采摘价格越高,嫩采则茶质就越好,勤釆、净采、不漏采则不造成浪费,提高产量。

随着白茶这几年的逐渐兴起,已经越来越规范。

「阿立,你给什么价啊?」

「可不能压我们的价啊,哈哈。」

「是啊,阿立,我们都卖给你,你可得给个好价钱。」

「林老板,不能亏了我们自己人啊。」

「……」

林立就在自家大门口收茶,一传三,三传九,钰阳村的村民都纷纷将茶青拿来卖给林立,甚至都调侃起了林立这个小老板。

林立家中地面铺的茶布上,早已铺满了茶。

必须要尽快摊晾,要不然就会发红变黑。

「爱月嫂,月清婶,建校叔,你们放心,镇上多少钱收我就给你们多少钱。」

「这你们放心。」

林立汗流浃背,就算有爷爷帮忙将茶青摊晾在竹匾上晾青,也几乎已经忙不过来。

寿眉量大,第一天林立已经收了五百多斤。

哪怕是一芽三叶的春寿眉,茶青一斤也只有二十八块钱。

却是让林立的三万块钱的成本去了一半。

家里本来就有的竹匾、篾匾,晾青架,加上新买的足有四十张。

却还是不够用,只能暂时摊晾在塑料布上。

但既然要做茶,林立就下定了决心。篾匾已经从镇上购买,钢管电焊而成的晾青架师傅也已经正在做。

「今天镇上二十八块,你们的茶只要不是太差,我也二十八收。」

林立收茶都是多算给茶农,给个整头。

这让许多卖茶给林立的茶农,都暗暗点头。

林立厚道。

「阿立,镇上二十八块,你完全可以二十七块甚至二十六五块收,大家也会卖给你

.

。」

「你今天收了五百多斤,一斤少收一块钱那就是五百块,做茶不是你这么做的。」

晚上八点多林立一家人才终于停下来吃饭。

林建如却是指责起了林立。

「阿立,你爸说的没错,你二十七块钱收大家也愿意的,太晚的话二十五块也可以。」林妈妈也不禁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