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憋屈的高士廉(求订阅,求支持)(1/2)
众位大臣反复听到楚泽提到进行调查了解这样的话,房玄龄、长孙无忌、魏征等都深感惭愧,他们身居高位多年,习惯于坐在衙门中和一众干吏、幕僚进行商量,早已经没有了自己去调查了解的想法,特别是在如此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实际上几人先前提出的方案,也都是和自己手下的小吏们一起,翻找历年的资料拼凑出来的。
实际上,这是长时间以来官场的一种通病,自古以来的当官的在位时间长了,都变成老油条了,早已失去了年轻时的雄心壮志,这种病都不犯,所以才有后世伟人说过的一句话:‘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借此来警示各级干部要实事求是,深入调查了解后再得出结论。
楚泽没有理会众人的反应,接着说道“针对这种情况,臣认为,可在粮包上直接注明售粮粮商的居所、姓名,如检查出问题,便可追溯到源头进行问罪,这样一来短时间内他们肯定想不出别的办法来掺假。”
“囤货居奇,是众多牟利手段中最重要的一种,粮商唯高价是求,若外地价高而本地价低,便想法设法卖到外地。若本地粮荒,官府禁止外运,还要防止他们就此封仓不售,一拖再拖、一等再等,直到粮价暴涨,方才开仓牟取暴利。”
“可朝廷不是土匪,人家自己的粮食,朝廷又不能上门去抢。针对这种情况,臣认为朝廷对筹集大量粮食一事秘而不宣的做法就不妥当了。朝廷不想公开此事,一是怕引起百姓恐慌,民心浮动。二是担心粮商们囤积居奇,提价惜售。所以,这事完全可以公开,当然为什么要筹集粮食,这原因自然不能如实公布,得想个说得通的理由。”
房玄龄点头称是,插话道:“阳泉县子所言甚是,一旦大肆征粮,纵然朝廷不说,百姓、粮商也会猜到几分,到那时谣言频起,只会越传越严重,与其如此,不如把长安府急需大量粮食一事公开与百姓。当然,就如阳泉县子所说,是什么原因,到底缺多少粮,这其中……还要进一步谋划。”
一直没说话的魏征郑重的说道“没错!如此一来,朝廷也可以让地方州县官府知道事态严重,在此当口儿他们就算平时再懈怠,也会打起精神,不敢太过放肆地从中取利或拖延不办。另外,朝廷要下相关公文,让地方州县以严律重典明确规定,抑制粮价上涨。
“而长安则从现在起就开始提价,粮价要一涨再涨,这样就会诱使许多有条件自己运输的粮商富绅千方百计地往长安运粮,有时候民间的力量也是非常强大的,甚至比官府的运输的还要快、还要用心。莫要小看了他们的能量,据臣所知,为了逐利,那些大粮商一旦行动起来,其能量之大恐怕连朝廷都会大吃一惊。此次长安运粮之事,恐怕他们运来的份额会占相当大的一部分。”魏征接着郑重说道。
魏征所说的话,也是楚泽接下来所说的。在场的大臣,无一不是聪明绝顶之辈,经验、经历在许多方面,都远在楚泽之上,楚泽给他们开了一个思路,将此事摊开且将困难一一说了出来。众人完全可以对症下药,提出不少解决的办法。
萧瑀吃惊地说道:“现在就要提价?这样一来,长安百姓都要怨声载道了。”
李二陛下突然冷笑说道:“相较于两个多月后可能会活生生地饿死他们,现在让他们多花几文钱,还是划算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